中东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早已不再是几年前的老剧本。9月,特朗普提出了一项名为“中东20条计划”的新方案,要求哈马斯交出一部分人质。这个提议引起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烈反应,他直接给特朗普打了一个持续了20分钟的电话,气氛紧张异常。电话过后,美国宣布减少在中东的军事部署10%,而哈马斯释放的人质数量反而增加了30%。表面上看,这似乎是好消息,但其实揭示了深层次的分歧:特朗普希望脱离“中东泥潭”,将资源转向其他地方,而内塔尼亚胡则坚持推进军事目标股票配资查询论坛,双方的立场彻底对立。
这一分歧使得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,形成了一个新的“三国格局”:以色列、伊朗和沙特各自站队,局面无法由任何一方主导,而以色列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孤立。虽然以色列的军力强大,但它依然无法独自解决问题。
战争成本飙升,以色列的战略逐渐偏离
展开剩余83%最初,以色列的目标非常明确:打败哈马斯,向国内民众交代,同时给伊朗施加压力。但现实远比想象中的复杂。就像俄罗斯最初对乌克兰的“闪电战”计划一样,以色列也希望能通过速战速决来快速解决冲突。然而,哈马斯没有被击败,反而引入了真主党、胡塞武装、伊朗等势力,使战火蔓延至叙利亚、黎巴嫩,甚至波斯湾。6月,以色列曾试图空袭伊朗的目标,但却被成功拦截,毫无进展。战争没有带来预期的优势,反而暴露了以色列在资源上的巨大短板——军事开支飙升,军费占GDP的12%,战争损失也在不断加剧。以色列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3万,连后勤和医疗系统也面临极大压力。
更严重的是,美国似乎不再愿意继续为以色列“兜底”。特朗普提出的“20条计划”实质上是在告诉以色列:“你们该收手了,我需要腾出资源来处理其他问题,比如应对委内瑞拉的新油田。”然而,内塔尼亚胡依然坚持推进战争,试图通过战争实现“大以色列梦”,这无疑是脱离现实的幻想。
如果将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做个对比,俄罗斯每年因战争和制裁损失约200亿美元,而以色列现在也走上了类似的道路:最初的小目标引发了巨大的消耗,战争不再是单纯的“清除哈马斯”,而是一个吞噬国力的无底洞。
沙伊以三角格局:以色列孤立无援
现在的中东,已经不再是以色列一家独大的局面。三大势力的对峙已经成型:以色列依靠美国和欧盟,伊朗则有俄罗斯的支持,领导着什叶派阵营,而沙特则得到中国的支持,既推动经济合作,又在领导逊尼派联盟。三方之间谁也不肯让步,局势复杂且难以打破。
尤其是沙特,它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军事协议,宣布将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作用,这不仅是军事动作,更是对以色列的挑战。对此,内塔尼亚胡不甘示弱,回应空袭卡塔尔,但这一行动却引发了中国和沙特的强烈抗议。
以色列曾以为自己可以依靠美国这个“后盾”横行无阻,但现在,全球都在看着它从“横行”变得“慌乱”。中东如今就像是一个小型联合国,各大强国纷纷介入。美国一方面制裁伊朗,另一方面又舍不得完全放弃中东的影响力;俄罗斯与伊朗关系紧密,联合军演、卖武器、提供支持;中国则低调地推动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改善,提供建设合同,推动新能源合作,削弱以色列的技术垄断。
这些因素使得以色列的孤立感日益加重,靠美国单一的大腿已无法支撑其整体战略,特别是在特朗普开始尝试脱身时,以色列的孤独感将愈加明显。
国内外困境:以色列难以取胜
以色列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武器的先进性,也不是哈马斯有多强,而是它在内外压力下的应对能力不足。
首先,国内的困境十分严峻:内塔尼亚胡政府依赖极右翼和宗教保守派维持权力,这些人根本不接受妥协。想要谈判或停战?根本不可能。而且,随着战争持续,国内民众对战争的反感情绪不断加剧。预计到2025年,可能会爆发10万人规模的反战游行,执政联盟的支持率也急剧下降。
外部压力也在加大:伊朗的无人机战术在波斯湾展示了强大的威胁,直接削弱了以色列的空中优势。沙特和埃及甚至开始封锁苏伊士运河,这直接威胁到以色列的物流线。同时,美国因为乌克兰问题分兵,无法继续为以色列提供全面支持。而中国则悄悄调解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,使得以色列的外交形势更加困难。
此外,以色列的外汇储备已经急剧下降,军费开支也接近极限。而哈马斯依靠地下隧道和民间支持,反而越战越勇。国际舆论的压力不断增加,联合国对以色列行动的谴责得到了150个国家的支持,甚至连以色列最亲近的盟友也开始犹豫。
结语:时代已经不允许单打独斗
中东局势已经不再是某个国家凭借一己之力就能称霸的时代。沙特、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力量格局已经形成,谁也无法轻易突破。内塔尼亚胡执意继续推进战争,是因为他没有充分认识到局势的变化。如果他继续坚持硬刚,最终不仅无法胜利,甚至可能连撤退的空间都没有。中东的教训提醒我们:如果不懂得合作,只知道对抗,最终失去的将是整个未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